2012-08-09

從執膠到重拾尊嚴–香港人身份的覺醒


香港海岸被膠粒污染,各界市民隨即自發到各海灘清理。旅居異地的我亦能從新聞報導裡感受到義工們保護自然的熱情和決心。Salute! 

香港人今次除了執膠外,也重拾港人在天朝統治下逐漸流逝的尊嚴。一直以來,香港人都被認定為一種只求經濟利益的生物。基於這根深蒂固的誤解,天朝政府每當看到香港出現所謂「不和諧」的局面時,都會以短期經濟利益作餌,以求將民怨暫時降溫,而不是深入了解問題之癥結所在。 

與此同時,這幾年間政府、政客、商家和傳媒都有意無意地散播「靠阿爺才能生存」的自我矮化思想。自我矮化的後果就是部分天朝國人的自我膨脹。他們篾視香港法律,也不尊重本地人的生活習慣。來港花錢購物的天朝國人彷彿懷著一個共同目標–把尖沙咀廣東道和海洋公園分別變成深圳的東門和世界之窗。 

聽來偉大的千言萬語絕比不上看似微小的實在行動。此刻香港人在海邊用行動表明除眼前經濟利益,港人也關顧大自然的存亡,時刻醒覺自身的公民責任。因此天朝政客要明白香港人不是只求溫飽的經濟動物,更不是北京大學孔姓教授口中「不說普通話的狗」。一國兩制不只流於「馬照跑,舞照跳」,更在乎天朝和香港兩地的互相尊重。


圖﹕網上圖片。二零零八年夏天有一颱風吹襲香港,機場航班因而延誤。一名天朝國人接受訪問時抱怨機場安排「亂七八糟」,其後更表示「要不是中央政府照顧你們香港,完蛋了。」此言論在天朝和香港兩地引起極大迴響。這訪問片段亦廣為流傳。見倌可自行到Youtube尋找。

2012-08-07

新加坡生活

我在新加坡工作了兩年,我的感受對有興趣到這國家發展的朋友應有少許參考價值。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個很整潔的國家,也有花園城市美譽。我也享受那高度綠化的環境,隨處都是跑步的好地方。我以前住在金文泰,每逢黃昏河邊都有數十人跑步踏單車。現在身處異地,不禁有些懷念。 

整潔的環境有賴市民的自律(當然也得靠嚴厲的法律)。新加坡的國民質素比香港的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各人在公眾場所都很守秩序,不過有時候我覺得他們有點矯枉過正,沒有香港人那種隨機應變能力。 

新加坡雖與香港同為經濟發達的都市,不過在我眼中當地人生活沒有香港人那麼急促和緊張。至少去購物時很少會因手腳慢而遭排在後面的客人怒目而視。箇中原因可能是很多新加坡人都不用擔憂居住問題,在職已婚國民都可用他們的公積金購買政府興建的組屋。有屋住,環境又好,人自然心曠神怡。 

新加坡當然也有不及香港之處。對於享受不到當地國民福利的香港專才而言,高昂的生活指數最難以接受。水平當然比不上歐美,但至少是香港的1.5倍左右。近年當地租金上升驚人,一個一百平方尺大沒有獨立浴室的房間,雖不位於市中心,但每月租金竟承惠一千多坡紙,即六千多港幣!出外用膳不用多說也比香港貴得多。兩個人到港式茶餐廳最起碼得花三十坡紙。交通方面,繁忙時間和夜深坐的士有額外附加費。巴士是按路程收費,最低消費八亳坡紙即大約港幣六圓,地鐵幾個站的路程就花差不多十港圓。自己駕車則先要買擁車證。這證類似香港的士牌照,價格隨競投行情而定,最近牌價已升到八多萬坡紙(五十萬港紙!)。牌價比車價還要高,可謂未見官先打五十板! 

新加坡的生活其實頗沉悶。我這樣說不是表示那裡娛樂欠奉,而是想指出在新加坡實在無法體驗「四時之景不同,而樂選無窮」這一話。女士更覺難受,因為她們全年只可穿夏季衣裳。新加坡的沉悶也在於她刻板的城市規劃,無論何處都是如出一轍的政府組屋。由政府控制的電視台亦是乏善可陳,不過幸好它會購買香港,台灣和歐美的節目。 

香港是多變精彩的社會,像一座擁擠的百貨公司;新加坡是少數精英悉心營造的Simcity,有時看起來又像一間管理得井井有條的醫院。兩城比較,我還是更愛香港。

2012-08-02

福音書要道

教會在地上的工作是向世人傳揚神的福音,所以每個信徒都要明白福音的基要為何物。最近重溫路加福音時,我發現最後的幾節經文特別有意思﹕

「又(按﹕耶穌)對他們(按﹕門徒)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是的見證。」(路24﹕46 - 48)

主的死和復活是福音的精要。正因如此,主在地上所作的都是為了預備祂的死。我相信沿著這思路讀福音書必定會另有一番領會。

2012-07-31

溫水煮蛙﹕國民教育


特區政府有意在新學年推行的國民教育引起軒然大波。在過去的星期日有數萬名家長、學生和關心香港前途的市民走上街頭抭議。香港家長一直給予人們「閒事少理」的印象。如今這麼多的家長走出來表態,可見這國民教育對香港家長而言,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繼母語教育後的另一世界末日。 

我對那些愛黨愛國的內害也相當反感。但是單單幾節課真的能夠「洗」學生的腦﹖我現在於上海工作,身邊很多同事都是在中國接受教育的。他們高中時要讀共產政治思想,初入大學時要接受軍訓。可是如今我在他們身上看不見一絲「愛黨愛國的情操」。他們沒一個會相信什麼「為人民服務」、「沒有國那有家」的中共宣傳標語。相反,他們的言行有時比香港青年更資本主義。 

所以國民教育絕不能「洗」學生的腦。學生考完試後,老早就會把國民教育的內容忘記得一乾二淨。難道你認為現今的學生都是白痴,會把黨和國藏在心中﹖ 

真正洗香港人腦的不是什麼國民教育,而是近年流行的「香港一定要靠祖國才能生存」的自我矮化思維:  
    
 正因為我們要靠中國,我們容忍中國遊客的野蠻行為,甚至不理情由賠償他們;    
 正因為我們要靠中國,我們要把奶粉、日用品甚至學額、醫院床位讓給他們;  
 正因為我們要靠中國,我們摒棄一直學習和使用的繁體字,轉用我們感到陌生的簡體。 

溫水煮蛙的教訓港人要緊記。


圖﹕網上圖片。中華民國的國民教育﹕「我是中華國民,我愛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現在雖然不得了,將來一定了不得。」

在上海工作


離開新加坡到上海工作快到五個月了。兩地比較起來各自有精彩的地方。我認為,假若新加坡是一所管理完善的療養院:整潔、安寧和不變,那麼上海就是一間沒人打理的百貨公司:看起來雖然是混亂和嘈雜,但內裡存滿目不暇昅的商品。(按﹕近年香港的傳媒很喜歡作香港上海兩城的比較。香港人在電視裡,在報章上看到上海的急促發展後,都不禁發出什麼「香港玩完」的言論。數個月前我初到上海時,也曾因這地的外表的繁華而有「香港冇得玩」的慨歎。但隨我認識這城市日深,我明白香港人實在不要妄自菲薄。)

對香港人而言,居住在上海的好處是寛敞的住屋環境。近年上海的樓價跟香港的一樣「升到唔停」,可是租金仍是相當平宜。浦東內環龍陽路以西一個靠近地鐵站的六百多平方尺大的單位,每月租金只需三千多人民幣。就算是一千多平方尺的租金也只是七八千左右。在上海租房子是每次交三個月的租金,要到上海找房子的朋友宜多帶現金。另外,簽租約時緊記向屋主索取他的房產證和身份證副本,因為你申請居住證時要向公安局提交這兩份文件。

除了住屋外,上海物價一般都比香港的要低得多(按﹕進口品除外)。這裡「打的」很便宜, 地鐵巴士更加不用說。我家和公司相隔兩個地鐵站,每日的交通費只是五圓人民幣。平日跟太太外出用膳 (按﹕香港一般小菜館水平),都不會花過一百五十人民幣。到比較好的也只是二百多左右。所以,上海真是一個可以好好儲蓄的地方。

話說回來,上海生活不是每個香港人都能適應,兩地的文化差異始終很大。公德也是一個大問題。最近國民教育的議題在香港閙得熱哄哄,其實上海更需要國民教育﹕不是教育市民愛黨愛國,而是乘客上車時不要爭先恐後,車輛在路上不要左穿右插和隨意響鞍,行人在街上遇上不如意事情不要輕易發怒甚至動武 (按﹕我只來到上海短短幾個月,就目擊三次街上混戰)。

要親身體驗上海,不妨在這裡尋找工作或創業機會。可是隨著「海歸」(按: 海外留學回國)日増,香港人的優勢已不大如前。在我工作的外國藥廠裡頭,絕大部分的中高層員工不是從歐美學成歸來,就是擁有外國工作經驗。在他們身上不難找到香港人一直引以為傲的強項﹕良好英語和國際視野。話雖如此,我認為香港人的靈活、誠信和認真仍是一般上海人暫時難以追上的優勢

2012-02-07

台北烏來

今個新年假期我同女友到台北旅行時到烏來走了一趟。烏來是台北市南面的一個郊外小鎮。她的名氣沒有九份的那麼大,正因如此,烏來有著一種安寜的氣氛。烏來是泡溫泉的好地方,小鎮裡開了很多溫泉旅館,溫泉蛋也自然是隨處可見。



我們今次沒有泡溫泉,也沒有食溫泉蛋。不過我們嘗試了當地的山豬肉腸。肉腸都是現場燒製,在冬天寒冷的日子吃起來陪感惹味!




烏來的景色相當不錯。瀑布和櫻花都很吸引遊人。




不過對我和女朋友來說,最難忘的是烏來小火車。小火車往來烏來和瀑布兩站,路線全長1.6公里。成人單程票只需新台幣五十元。整個火車旅程花大約五六分鐘。沿途可欣賞到櫻花和別緻的民居,好好玩!

前往烏來方法:先坐台北捷運到新店站,然後到站前的遊客中心旁的巴士站坐849巴士。我們當日從台北車站到烏來就花了大約個半小時。

2012-01-15

新加坡牛車水


看過「秋天的童話」的朋友,你們還記得船頭尺(周潤發飾)在紐約唐人街快餐店跟十三妹(鍾楚紅飾)所講的一番說話嗎?「國以民為重,民以食為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得吔就吔喇」。無錯,食對中國人來說真是至關重要!正因如此,新加坡的牛車水(Chinatown)集合了中國天南地北的美食。


很多旅遊書都介紹牛車水的美食街。近日美食街加建了天幕,食客不用擔心日曬雨淋,不過就失去了「同陽光玩遊戲」的露天飲食風味。坦白說,我沒有幫襯過這美食街,因為我覺得這街的食品「太遊客feel」。要食地道小食的話,就一定要去一街之隔的珍珠坊(Chinatown MRT Exit C)。





走進珍珠坊,就會有去到深圳羅湖商業城的感覺。珍珠坊是很多中國外勞的消閒熱點,中國各地的小吃任君選擇。這些小吃又地道,又便宜,所以各攤販前都有長長的人龍。



吃飽了就要買一點手信。我每次到牛車水都會到馮滿記買「千里追風油」。這藥油一點都不平宜,小小的一樽要成港幣六十元。不過我家長輩用過後都說這追風油的確好使好用!千里追風油是馮滿記的招牌貨,極之搶手,買就一定要趁早。有一次我就親眼見到一團人把店裡的追風油一掃而光。


馮滿記旁邊就是胡振隆肉乾。胡振隆的名氣或許比不上美珍香和林志源,不過我覺得它的肉乾是三店中最好味的。胡振隆的肉乾燒得恰到好處,又惹味又充滿肉汁,不像美珍香和林志源的那麼乾。


馮滿記對面的佛牙寺很值得一看。它不是一間普通的佛寺,也是佛教藝術館、圖書館和教育中心。佛門清淨地不容許穿短褲者入內。在新加坡街上十之七八都是穿短褲的。有見及此,佛寺在門口預備了圍巾給遊客使用(西人最愛穿上這些圍巾影相)。


註:牛車水是早期華人在新加坡聚居的地區。早年新加坡沒有供水設備,華人就用牛車從河流運送食水到住處,牛車水之名就此得來。聽我的新加坡朋友說,舊日從中國不同省份的華人會在牛車水各據一方:這條街的人說廣東話,但過到對面的就只會說福建話。

2012-01-12

The Economist


The Economist是我常看的英文讀物。不要以為這雜誌只談經濟,它涉獵的題目也包括政治,文化和藝術。文字一釘見血是The Economist的特色,不像一些雜誌那樣只賣弄寫作手法而內容空洞。


每期The Economist都有六篇免費精選文章。「唔夠喉」的話可以點擊購買整本的。這個App的功能很user-friendly。看到一篇你喜愛的文章,你可以bookmark收藏它,又或者發佈到facebook公諸同好。



不過我最欣賞的是audio book功能!多做「邊睇邊聽」練習,對英語聽力必大有幫助。

The Economist official website

The Economist for iPad

2012-01-11

南華早報,成功之道



「南華早報,成功之道」大家還記得這句廣告口號嗎?

SCMP是一份陪伴很多朋友成長的英文報紙。還記得在初中時,我其中一個願望就是可以暢順地看完它的一篇報導。所以我對這份報紙有一種難言的情意結。真的,一點都沒有誇張。

扯得太遠了。話說回來,這SCMP App真是極好用!每朝起身我都用這App下載SCMP。它的下載速度相當快,刷完牙,洗個面,內容充實的SCMP就在眼前。這優點對沒有3G data plan的iPad用家極之重要。


SCMP 介面美觀、順暢,看起來很難相信是香港報紙的App。文字和圖片都顯示得非常清楚。最重要的是內容相當充實!香港、中國和國際新聞當然不缺,最高興的是連各方社評,甚至讀者來信都一應俱存!相反有些報紙的免費內容總是「到喉唔到肺」。SCMP真是大方!

Today in Photos:


美中不足的是這App沒有轉發文章到email、facebook和其他社交網站的功能。看到好的文章也不可以select和copy。唯一做法就是用Home+Power bottom把屏幕影下來。

香港中古廣告:南華早報,成功之道 (1988) YouTube

2012-01-10

武狀元蘇乞兒



香港有時候發生的事情比周星馳主演的「武狀元蘇乞兒」更加搞笑。這段日子除了「豬狼對絕」,還有「香港人vs中國人」的「搞笑」爭論。我說事情「搞笑」,完全沒有對任何一方心存不敬。「搞笑」之處在於誰也想不到在紅色的國旗於香港飄揚了十多年後,港人身份問題仍可登上報紙的要聞版。在我的印象中,「香港人vs中國人」是殖民地時代中小學辯論比賽的熱門題目。(還是「中學生應否談戀愛?」)

我不打算討論香港大學的調查是否科學,發表偉論的官員是否有「去香港化」的企圖。在這裡我只想方享在外國生活時有關港人身份的有趣經歷。

「我是中國人,從香港來的」。我都是這樣回答外國人有關我來歷的問題。這個答法在我看來,是最合情理,最「政治正確」。可是,出乎意料,有些外國人會這樣回答我:「香港跟中國是不同吧!」、「我知道你們香港人不是用中國護照,是用香港護照的,香港更像一個國家。」、「你們有自己的總統」。最叫我膽戰心驚的一個回應是「香港有沒有自己的軍隊?你在香港要否服役?」

這些有趣(或者無知)的外國人有來自歐美(匈牙利、西班牙和美國)和亞洲(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有「分裂中國」和「干預別國內政」的陰謀。假若沒有的話,他們讓我明白原來在一些外國人的腦袋中,「香港」和「中國」是兩個分開的概念。

我總覺得大部分的香港人都不在乎什麼「香港人vs中國人」的問題。「食左飯未?」、「有冇人工加?」、「幾時先可以準時放工?」、「幾時先儲夠錢比首期?」才是港人常掛在口邊的問題。

寫到這樣,我突然想起「武狀元蘇乞兒」這部叫我捧腹大笑的電影。在電影末段丐幫幫主(周星馳飾)勸告皇帝的一番話頗有意思。大意是「丐幫人數不是由我(幫主)話事,而係由你(皇帝)決定。假若皇上英明,國泰民安的話,又有邊個會走去做乞兒?」。

最後,我要鄭重聲明,這段文字不科學,完全不合邏輯。「唔講又邊到有得笑?」


2012-01-08

新加坡Forest Walk & Henderson Waves

新加坡的自然景色雖比不上香港的山水,但她有很多富有特色而且適合一家大細的公園。Forest Walk和Henderson Waves為其中最受當地人歡迎。



Forest Walks的起點在Alexandra Road。 顧名思意,走上Forest Walk就是在鐵橋上穿梭樹頂前行。那些鐵橋有五六層樓那麼高,所以我第一次行走時都不敢向下望!

沿住鐵橋一直走,再接上一段很短的山路,就走到Henderson Waves。這大橋外形呈波浪形,甚特別!叫人愜意的是吹過橋上的凉風。由於它面向西方,很多拍友都愛到這裡影日落!

遊覽完Henderson Waves後,你可以到橋下坐巴士離開。「唔夠喉」的可以跟住指示走到花柏山(Mt. Faber)。山頂上有纜車往聖淘沙(Sentosa)。映完幾張「到此一遊」相後,沿山路走多五分鐘就到HarbourFront MRT。

這條路徑全長只不過是兩三公里,走起來比香港任何一條遠足路徑都要輕鬆。在Henderson Waves和Mt. Faber上可用不同角度欣賞新加坡,絕對值得一試!


在新加坡工作1

近年新加坡經濟發展強勁,政府為了保持優勢,大量吸納世界各地人才。由於這裡的生活習慣和工資水平與香港極為相近,這幾年愈來愈多港人到獅城尋求發展機會。

薪金
我在大學裡做生物科技研究,所以對其他行業的工資水平不太了解。不過從我新加坡朋友的「二手資料」得知,剛畢業的大學生每月工資大概有兩三千坡紙,水平比香港略高一點。我同事的一個IT朋友畢業兩三年後,薪金已到五千元。不過有些專業例如醫生的待遇就比不上香港了。

工作簽證
新加坡的雇主會為你辦理工作簽證,簽證的有效期當然是根據你的工作合約而定。對香港人而言,辦理簽證只需個多星期。申請成功後,新加坡會給你發一封 In-principle approval letter (IPA)。這封IPA是給你入境之用。它也會列明你要做什麼身體檢查。通常是肺部x-ray和愛滋病毒測試(HIV test)。政府列明檢查報告要由新加坡認可醫生簽署,所以毋須急於在香港驗身。

住屋
近年大量外國人湧入新加坡,市區租金隨之水漲船高。租住政府組屋(HDB)裡面的common room每月大約要六七百坡紙,而有獨立洗手間的master room則要九百到一千元。私人公寓(condo)的common room要千三坡紙左右,master room就至少千五元。假若你不想與別人「同居」,租住整間HDB每月大約二千五到三千元,而condo就至少四千元。可見新加坡的居住費一點都不便宜。假若你在這裡的薪金不到四千,生活真是一點都不容易。

「一分錢一分貨」是恆久不變定律。HDB和condo的居住環境可以是雲泥之別!HDB都沒有管理員。雖然新加坡治安很好,但深夜走過HDB難免會有點膽怯。環境衛生也得留意。新加坡絕對沒有香港人想像的那麼乾淨。一些舊HDB社區都有鼠患問題!老鼠會肆無忌憚在白天出來曬太陽,又或者偷吃好心人餵飼街貓的魚飯!Condo除有管理員,地方清潔,設備也完善。我住的condo就有健身室、游泳池、網球場、住客會所和燒烤爐。

語言
新加坡七成人口為華人,所以華語是最普及的。所指的華語就是我們的普通話。廣東話亦流行,很多老人家和馬來西亞的外勞都是說廣東話的。

在工作場合上英語是首要。你的同事除了華人,還有印度人、馬拉和印尼人。新加坡人的英語常常被外國人譏笑為Singlish。其實講所謂Singlish的只局限教育程度較低的一群。年輕「坡仔」、「坡妹」的英語都比港人強。

消閒生活
新加坡很適合那些只會「行街、睇戲、食飯」的人。這個國家根本就是由商場組成。喜歡看電影的人更會發現這裡是樂土 - 很多外國電影都先在新加坡上演,有些更比香港早兩三個月!

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攀山涉水,你來到後必會經常緬懷在香港行山的歲月!這裡最高的山只有百多米高,而所謂的國家公園則全屬「老少咸宜」級數。不過,積極地想,正因沒山可行,我才發掘了其他興趣。

2012-01-07

野孩子2

我鍾愛方育平的「野孩子」,可能是基於對「野孩子」這一身份的認同。

還記得小學時期,每逢暑期,母親都會囑咐姐姐和我把課本「由頭抄到落尾」,「由尾抄番落頭」,藉此溫故知新,練習書法。每當任務完成後,我們就可「假釋」到晚飯時間。(註:此不失為練字的好方法,我中學時就得過書法比賽冠軍。)

「假釋」代表我可以回復野孩子的身份。

我和其他野孩子都愛攀爬屋村旁的山坡,而且一天比一天爬得高。玩累了,就跑到小童群益會用那幾十個孩童共用的膠水杯喝水。

有時候,我們會武裝起來(水槍、黃豆槍),同仇敵愾,保衛領土(乒乓球桌、籃球場)。

在某一個暑期,為了幫補零食消費,我和鄰居想到把街上撿拾回來的汽水樽、牛奶樽拿去「士多」「按樽」。還記得當時每個樽大概按到四五毫。就這樣我們過了幾天「無本生汽水,無本生薯條」的日子。後來士多老闆改用「三粒旋風可樂糖換一個汽水樽」的制度,我們的小生意自此「光榮結業」。

2012-01-06

野孩子1

看過方育平導演的父子情後,我便愛上他的拍攝手法:故事平實,角色描寫細緻,感情濃淡適中。最近一日無聊閒在家中,在YouTube上找到他一部1977的作品「野孩子」。相比現今的電影,野孩子的情節可說是「簡單到無可再簡單」。

三四歲大的海仔,由於父親行船,母親又要為口奔馳,唯有暫住在嫲嫲家。嫲嫲家附近是一墳場,一班野孩子會在這墳場裡「打山頭」。何謂「打山頭」?「扯衫尾」跟隨孝子兒孫走到先人墳前,然後隨便插花澆水,最後「攤大手板」收錢是也。嫲嫲覺得「打山頭」的都是沒出息,甚至是不吉祥的人,所以老是叮囑海仔遠離他們。可是海仔眼見「打山頭」不但「收入豐厚」,且可大夥兒「通山跑」,於是不理嫲嫲反對,在家裡偷了一個小鐵罐加入「打山頭」行列。

海仔除了「打山頭」的朋友,還有嫲嫲送給他的一隻小烏龜作伴。海仔跟小烏龜玩時,總是唸著「大龜變細龜,細龜變大龜」。

墳場裡住著一個隱君子。他除向過路者討錢,還虎視眈眈野孩子們的「血汗錢」。海仔怕隱君子打他主意,於是把他的「積蓄」和珍而重之的卵石和小烏龜埋在地裡。

一日,海仔要把小烏龜接回家。他掘開泥土,拿上手的卻是彊硬了的烏龜。此刻他會意甚麼是死亡,此刻他放聲大哭。

他哭鬧著回家。回到家裡,傷心的海仔得不到嫲嫲的安慰。

嫲嫲已跟烏龜走到天上的樂土。